《时事报告》刊登我省基层文化建设经验做法:好戏连山海,欢乐常相逢——闽山闽水好戏连台,《时事报告》刊登了什么:活动
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近年来,福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创新形式载体,丰富文化供给,推动闽山闽水好戏连台,建设更高水平文化强省,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省级统筹、五级联动,城乡共享文化大餐。福建整合各方资源,强化省市县乡村统筹联动,形成推动文化惠民走深做实的工作合力。
宣传部门牵头抓总。省委宣传部会同省文旅厅、省财政厅等9部门成立乡村文化振兴专项小组,出台相关方案,市、县两级宣传部门因地制宜制定基层文化建设工作方案。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深入推进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建强用好各类文化设施,鼓励采取“连片就近”方式开展“联村联演”。2023年,全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3.3万余场,观演人数约1300万人次,同比增长约45%。
名作下乡,提供优质文化供给。推出“为人民绽放”福建省梅花奖演员演出季活动,以“名演员带头、名剧目展演”的方式开展活动226场。莆仙戏《薛仁贵投军》成为乡间请戏的金牌剧目。
名家领衔,品德与艺术双修。知名演员通过传帮带,在提升院团水平、助推精品创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原创现代越剧《万婴之母》广受好评。
发挥效应,营造欢乐祥和社会氛围。2024年“两节”期间,“乡村戏台百姓乐园”福建戏曲迎新春走基层系列演出在全省开展,省属院团献上1万多场演出,总观演人次超515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品剧目润物细无声。
民俗挖掘、戏曲进城,乡村“土味儿”成为城市“潮味儿”。福建是我国唯一省份,在国际非遗保护三个系列上获得大满贯。从“送戏下乡”到“文化进城”,实现城乡文化资源、惠民服务的“双向奔赴”。福建省戏剧会演为县乡剧团提供广阔发展平台,县级院团与省市国有院团同台竞技。
用乡村非遗装点城市空间。泉州蟳埔簪花通过主题活动、线上推广等活态传承,2023年在新加坡国际电影节亮相,2024年在马尔代夫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点赞。
推动乡土文化在城市传承发展。泉州打城戏、邵武三角戏等濒危剧种在城市快闪中精彩亮相。永春漆篮、武夷山茶等文化产业跨界融合,让市民感受乡村文化的“泥土芬芳”。
因地制宜、聚力提升,特色文化名片更加闪亮。深挖八闽地域文化“源头活水”,创新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打造“三浦并臻”特色文化品牌,推出新春文化大集,三县名特优产品线上带货总额超1500万元,春节接待游客150万人次。
打造“三泰书香”状元故里全民阅读品牌,创新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组建永泰县、长泰区、泰宁县“三泰书香”全民阅读联盟。
创新开展“用艺术点亮乡村”“百姓大舞台”等活动,打造百姓参与、全民共享的文化盛宴。培育群众性文化队伍,重视发现培养乡土文化能人。漳州市龙文区发动群众开展“百姓大舞台、全民村TV”活动。
植根基层文化沃土。三明市尤溪县半山村实施“新知青”引进志愿服务计划,吸引国家级艺术人才、文艺青年扎根乡村,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网站声明:本文“《时事报告》刊登我省基层文化建设经验做法:好戏连山海,欢乐常相逢——闽山闽水好戏连台,《时事报告》刊登了什么:活动”资源信息来自互联网,以学习交流为目的,整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并提交问题、链接及权属信息,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阅读
-
人身安全保护令再升级,婚恋交友也不容暴力,人身安全保护令再升级详细阅读
10月3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该法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新法进一步落实了妇女权益保护,特别是在消除就......
-
客流订单齐升 特色市集涌现从商圈热度感知消费暖意详细阅读
4月25日,媒体记者与会嘉宾在北京八大处公园举行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园林茶文化节暨首届福建柘荣高山白茶文化周新闻发布会上品尝、了解高山白茶。 该活动将于4月28日......
- 详细阅读
-
如何保障孕产妇、儿童、慢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健康?这场发布会详答,如何对孕妇进行孕期保健指导详细阅读
1月16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重点人群健康保障情况。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全国正有序开展老年人、儿童、孕产妇和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重点......
-
商业外摆迎夏天,如何应对乱扔垃圾、随意抽烟?,商业外摆设计详细阅读
3月8日,妇女节的半天假期让北京各大商圈提前热闹了起来。在三里屯,不少人坐在商家门前外摆的桌椅边,享受着春日的暖风。商业外摆正在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各地线下消费......